22年5月27日夜,武汉。见到了文智,临街而坐,推杯换盏,促膝长谈。我们很久没有见面了,而今只剩: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大约几年前,有一个朋友对我说,文智准备做个读书会,介绍了一番后,希望我跟文智见个面。我一直读书会挺感兴趣的,当时很好奇,一个干工程的,怎么也到这个行当来了?于是挺有兴趣,就约他见面。
特别有意思的是,跟文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在西安的钟书阁,他除了介绍工作开展的思路以外,还给我一些书,他说是他自己读的,很隆重的把一些书送给我,记得里面有一本梁家河。
那个时候,他为了做读书会,准备筹办个子公司来运营。我挺好奇,想去看看。就约了个时间,一天晚饭过后,约了李持一起到他办公的地方,在湖边上,一层办公楼,那个时候总公司还没成立,还是筹备指挥部。进去一看,感到挺震惊的,桌子上和地板上都是书,很多。晚上还有两个员工在工作,非常认真。
我和李持挺感动,就跟文智说,如果需要帮忙,或者有什么事可以做的话,我们可以来帮助他。文智认识的人挺多,做起事来有人支持,很吃得开,都在一起做了一些工作。后来,公司总部在陕西成立了,不久又成立了两个子公司,一个传媒,一个文创,工程在左,文化在右,看似不搭嘎的两件事就这么办成了。
就这样,后来经常有机会见面,聊一些事情。这时候的文智已经是三家公司的掌门人了,权力加身使他很忙,很多事等着他处理,基本每天都有应酬,早出凌晨归,经常在陕西、山西、湖北之间来回跑。我总觉得,他和李持挺像,就是底色非常正,不妥协,后来才知道,他是干政工的出身。
因为一身正气,所以跟他谈正经事,总能感觉到他的原则性,就像一块钢板一样,总能让人感受到硬的地方。而且他也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碰到不对的事,很愿意去说。包括他和人吵架,死磕时很硬。
但是对朋友,他又特别软。他不在乎个人利益,面对朋友的时候,特别能妥协。他总是善意地去理解别人,身边的人做错事,他也不会吹胡子瞪眼。而且朋友们有什么活动,想让他支持,他是能来支持就来支持,很照顾大家。
所以说,他这性格,就是爱憎分明。对朋友,非常的亲和柔软,但是对那些他认为不对的事,他认为应该批评的事,又不妥协,批评得很直接。有时候和他在一起,我会发自内心地钦佩他。
他认定的事情,别人再怎么说都无法动摇。对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意志坚定、态度明确、理想主义,也可以说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偏执狂。这种矛盾和统一,不仅在文智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同时也体现在他的创作风格上,文如其人嘛。
他每天在百忙之中还能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上的享受,拿一点时间出来看书、写作、思考。他的作品大部分都看过,和他性格一样,轰轰烈烈天马行空交织对立,复杂而又深刻。
当然,认识这几年,也能看到他的风格有所变化。之前,文智写的是青春的伤痕文学,被人称为写尽了青春的泪点,这种风格来源于他的价值观,来源于知识、经验和观察,来源于他对于对的事情的坚持。
他总是能够有办法用独特的笔触表达独特的经验,将时空,距离,青春、爱情,沉潜、热烈等包含之中但不仅限于本身的含义用文字呈现,将意象、象征、抽象、印象、朦胧等多种多维度平行表述严丝合缝融汇在一起,便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秩序。
在离开公司以后,他的文字偏向治愈。在赢得读者的同时,也在承受诸多的误解。更改笔名象征着一种转身,从首席章京到庆一,从轰轰烈烈到平平淡淡,仿佛收起锋芒安耐毁誉。
庆可以理解为广大,一可以理解为无限大。过尽千帆,一意孤行,未来可期。(家海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