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品牌日”全面展现了中国品牌逆势发展的新成就,释放出中国品牌迎难而上、求新求变的韧性与活力。作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稳定器和压舱石,中国石化集团旗下长城润滑油在全球经济的百年变局下,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升级”注入了与时代共舞的新内涵。
科技创新立足 随高精尖重器崛起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充分享受了规模优势与成本优势的红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已将目标瞄准了高科技产业和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作为高精尖中国制造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凭借不断科技创新,实现了与中国重器的携手突破。作为中国航天唯一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神舟十三号飞船载誉归来的巨大航天成就,背后是长城润滑油含氟油、氟氯碳油、全氟异丙醚油到直链全氟聚醚油的四次技术飞跃。在“复兴号”齿轮箱油国产化替代中,科研人员对“油-气界面张力微调技术”的创新成为核心成功原因。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包括混合动力超级节能型发动机油、电驱动减速箱油、电动汽车恒温液以等一系列绿色润滑新品,代表了润滑油产品在黏度、氧化安定性、承载性能等各方面的更高标准。从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到核电机组“华龙一号”、从白鹤滩”水电站到C919大飞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大国重器上的成功配套,无一不是对科技创新的深度探索。这也为中国制造业向高精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配套基础。
今年3月23日,中国石化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协同攻关,强化全方位战略合作。这无疑将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科技创新续写出新的篇章。
品质基石立信 为高端制造升级加温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内在基因,那么品质则是赢得市场的基石。作为中国市场占有率领先的国产大品牌,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十余年国家各级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抽查中,始终保持了100%合格的记录,这无疑是一个品质的奇迹。
此外,今年3月28日,在“LubTop2021中国润滑油行业年度总评榜”中,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获“中国超级军团”、“OEM/ODM金牌服务商”,长城金吉星JP1获年度受用户欢迎汽机油,长城得威工业齿轮油获年度受用户信赖工业润滑油,长城润滑油水电行业高端润滑技术获年度技术创新金奖。
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来说,一切成就的背后都不是偶然的。这样的成绩来自于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几十年如一日对高质量标准的持续追求。在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生产体系内,质量是 “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LIMS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掌握各地各批产品的质量状况,对于原材料、生产过程控制和检验结果能够进行相互溯源和趋势分析,把产品质量问题留在企业内部,用100%努力杜绝1%的问题。
高质量、高价值。在国潮消费不断升温的市场热潮中,这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对于国货品质的新演绎,这不仅避免了陷入行业低价竞争的恶性市场循环,也为中国品牌向高端升级给出了标杆性的示范。
坚持全球步伐 逆势拓展国际市场
伴随新冠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扩展,全球化进程阻力重重。作为以打造“全球润滑服务专家”为目标的中国品牌,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持续聚焦海外客户需求,推动国际化步伐加速,逆势取得多项突破。
在欧洲市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西班牙、丹麦陆续发展经销商。今年1-2月,Sinopec润滑油(长城润滑油)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6%。4月,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护航海外华龙一号首个工程在巴基斯坦建成投产。5月,长城M0814A热轧轧制油成功替代国外品牌,应用于印度尼西亚青山钢铁1780mm热连轧机组。
今年上半年的一系列成绩,不仅展现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品牌探索出一条“企业联合出海,以产业链集成形式走出去”的成功路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明确提出加强与航空、航天、高速铁路、远洋运输、重型机械等高端技术应用领域的合作,紧跟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走出去,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目前,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已经为中铁建、中国路桥、哈电等50多家企业的海外项目提供全面润滑解决方案及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还获得了西门子、奔驰、布克哈德等国际龙头客户的认可,在国际市场释放出了来自中国的润滑力量。
如果说中资企业联合出海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敲门砖,那么赢得市场靠的则是技术创新和过硬的产品品质。这也是长城润滑油在全球经济动荡下,依然持续向上的三大发展锚点。随着第六个中国品牌日举行,中国品牌不仅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内涵,也将推动品牌强国战略持续落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